般若心经的生活观 阅读摘句 2021-3-31
人生如梦 2021.3.31 11:27 浏览(般若:超越知识与智慧
第59页
(二)般若的体
能有正见,就是拥有凡夫的般若智慧:能认识缘起,就是拥有小乘圣者的般若;能认识空,更是不简单了,要到大乘菩萨的阶段才能认识,而真正的般若则是佛才能懂得。
好比学生读书,小学读历史,中学读历史,大学也读历史。般若的证悟也是一样的,在佛教修行的层次里,证悟是一步一步来的。文字般若就等于觉悟,观照般若就等于实行,实相般若就等于性体,本性的自体。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文字般若就是驾驶的船;观照般若就是驾数的技术;实相般若就是目的地。以开车为比喻:车子是文字般若,驾驶技术是观照般若,到达目的地就是实相般。
第61页
《佛遗教经》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我如善导,导人着路,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我虽是良医,知病与药,你若不吃我的药,过失不在我医生;我如善导,导人善路你若不照我的路走,不能怪我,因为我确实是有这方面的能力,只是你不愿奉行。
第62页
佛教里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三个是真理。三法印,就是印证佛法的三个条件。所谓「诸行无常」,世间上无论什么东西,在时间里面没有不变的;「诸法无我」,在空间里面没有独自存在的。我们若能懂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也就能认识「涅筑寂静」。
波罗蜜多:从此岸度到彼岸
第68页
所谓「六度」,就是「六种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有人喜欢布施,有人喜欢持戒,有人长于忍辱,有人专于精进,有人一心禅定,有人智慧高超,但是都能波罗蜜多。
这些都是世间上的布施,其中有人我观念,有贫富观念,在「相」上是有差距的,所以叫作「有相布施」。
佛教的布施是无相的,无相才能波罗蜜多。
有相布施虽也有功德,但还只是小小功德、人天福报,
第70页
说到布施,第一个要问的是:布施是给人呢?还是给自己呢?如果我们认为布施是给人家,当然是很难实践,假如想到布施是给自己,就很容易做了。但有的人会觉得奇怪:「布施不是给人家吗?怎么会说是给自己呢?」
其实,布施不完全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你不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呢?你没有布施,哪里能有所得呢?所以,布施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我们行布施时要想到,布施是发财的方法,我想要发财,就要布施;我想要有人缘就要行布施。
第71页
佛教里面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说到忍辱,忍辱对一般人来说也很难。所谓「忍辱」,先忍之于口,不恶口;再忍之于面,面孔不动声色,没有生气的样子;再忍之于心,心上不觉得怎么样。一般人觉得忍辱难,是想到忍辱要吃很多的亏。
其实,忍辱究竟是吃亏或是占便宜呢?假如你觉得忍辱是占便宜,你就肯忍辱了。事实上,忍辱的确也就是占便宜,「忍一时风平浪解,退一步海阔天空」。用打、用骂、用力量与人对立、吵架,是不能令人折服的。
忍辱而能有慈悲,忍辱能有修养,忍辱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经典里面说,会布施或会持戒,其功德都不及能够忍辱,忍辱的功德是布施、持戒所不及。所以要想得自在,学佛法的人,学习忍辱是必须的。
第73页
再讲到禅定,禅定可以使我们波罗蜜,完成我们的修行。不过一般人提起参禅,总以为一定要到寺院里面,到禅堂里面,双腿盘起来,眼睛闭起来,不要吵闹,不要有声音,才叫作参禅。
其实,这种禅还不是真的禅,真正的禅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之间,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吃饭、睡觉里都有禅,就如百丈禅师所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
第74页
最后来谈的是般若智慧。般若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因为一般的知识,不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向老师听讲得来,是向外去求来的,而般若不是向外求,是向内求,向自己求。如果向外求,那就不是我们讲的般若了。
六种波罗蜜里有很深的意义,从布施到智慧都能使我们得度。若能实践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就是心上插一把刀,也不觉得苦。佛经里有这么一段话,如果听到人家毁谤你、辱骂你,于恶骂毁谤之言语,不能如饮甘露者,不算是忍辱之人。反之,听到人家毁谤恶骂,还能感觉如饮甘露者,才能算是忍辱之人。所以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的精神,看起来好像我们受了多少的委屈,但是从这些委屈里却能令自我成长。
世间的人称赞别人,往往会说:「这个人好伟大,那个人好伟大!」仔细想一想,伟大里面是多少的心酸、多少的苦难,要付出多少的牺牲、多少的忍辱才能伟大。所以,要想做个有成就的人、伟大的人,就必须要有力量,能忍辱,能布施,能持戒,能精进,能禅定,能般若,有种种的力量,那么就能波罗蜜了。
六波罗蜜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群定,如果没有「般若」作引导,都还只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是无形无相的功德,而世间法则非无相的功德。因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要有「般若」,才能波罗蜜,才能得度,这是佛法的大乘菩萨道。
自在最难得
第99页
观世音菩萨叫作观自在,「观自在」用白语文说就是:你观照自己在不在?看看自己现在在不在?一般说来,往往人是在了,可是心不在。或许有人说:「我的心在。」但究竟是什么心在呢?往往是妄想心。
观自在就是要观境自在、观照自在、观用自在。所谓「观境自在」,就是用般若观照自己的世界圆通无碍。
所谓「观照自在」,就是观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离一切障碍,一切明明了了,证得实相。
所谓「观用自在」,就是观照自己的用,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从体起用,可以神化自在。
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般人都没有为自己而生活,都是在为别人生活。我想要你欢喜,就说:你好美丽、那件衣服很好看、头发那么漂亮、高跟鞋様式好新。其实,衣服很好看,与他何关?高跟鞋样式新,又关他何事?但他因此而高兴万分。我若想要他不欢喜,那么说他几句坏话,骂他一下,他马上就不欢喜了。我们要他欢喜就欢喜,要他烦恼就烦恼,那么他究竟是为谁而生活?不过是给人牵着鼻子走,人家要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罢了。
还有,环境可以改变我们,人事可以改变我们,物质可以改变我们,语言可以改变我们,这个世间上,改变我们、改造我们的外在力量太强了!自己似乎是不存在的,东风吹也倒,西风吹也倒,人家说我好话我就欢喜,说我坏话我就苦恼,这样的人生很悲哀。
所以,我们讲「观自在」,如果你觉得自己「在」,那么自己就有了力量。
别人舆论的好好坏坏,种种的闲话或好话,又与我何?
第104页
所谓「观自在」,能有自己的自在,不需要别人给予自在,他人的毁谤、证美,也都跟我不相干,这种修养要透过般若智慧才能养成,否则谈何容易!
第105页
菩萨在印度话叫作「菩提萨睡」,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一、大道心众生,二、觉有情。
所谓「大道心众生」,人人都有分,只要是发大道心者,就可以称作菩萨;只要是觉悟的有情,就可以称作菩萨。
第106页
有我、有你不是菩萨、佛,那么无我、无你,谁是菩萨、谁是佛呢?菩萨和佛,在离开你、我,在不执着、无分别的平等性之上。所以「众生一体」,大家都是菩萨。
第107页
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菩萨就像天上的一弯明月,哪里有水,它就在哪里映现。天上有月亮,河里面就有月亮;天上有月亮,盆里面也有月亮;天上有月亮,茶杯里面也有月亮。月亮是不偏心的,只要水清净,里面就能映现出月亮。同样的,只要我们众生的心里清净,菩萨就会在我们心里现起。所以,我们要想做菩萨,就要从清净自性、平等自性,从去除自私的心做起。
第111页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个东西和合起来所形成的。我们人,第一个颜色的色是物质,皮、骨头、肉、头发、指甲,这都是我的色。受,我的苦、快乐,我感受到舒服,这是受。想,想象,现在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样,我到哪里去会怎么样,什么样工作有什么结果会怎么样,我能想象。行,我实践、我行动、我行动派、我勤劳、我发心、我友爱、我助人,助人者人恒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还怕人家不帮你的忙吗?最后这个「识」,认识的识,这个识就是我,物质的色、受、想,第一个色是物质,最后一个识是「心」,心是精神,精神和物质要结合起来,有受、想、行的作用。
第112页
所以,「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是空相,就是「我」是空的。为什么我是空?我不是在这里吗?很真真实实的,我某人在这里跟你们讲话,但是这是一时的,马上就过去了,这是因缘,这是一时和合,不是永久的。
第113页
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
「我」为什么叫作「五蕴」?
「蕴」是积聚的意思,那么「我」就是由五个东西积聚而成的。「我」是由五样东西积聚的:色、受、想、行、识。
第114页
是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就叫作「六识」。
那么当物质和心识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三种精神的作用。
一为「受」,身心能感受到好苦、好乐等。甚至人家问我们:「这时候感到怎么样?」我们说:「我现在感受到不怎么样。」这种无所谓也是一种感受。
二为「想」,也就是思想、了别。有了思想就会发动行为、力量,就想去做。
三是「行」,行为。一有了「想」以后,就想到要「造作」,想要做些么。
物质的色和心的识合起来,有了受、想、行的作用。那么把色、受、想、行、识合起来,也就是「我」。
平常我们说人是由四大五蕴和合而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地大,如身上的骨头,是坚硬性;水大,如流汗、吐痰、大小便溺,是潮湿性;火大,就是身体的温度,是温暖性;风,就是呼吸,它是流动性。如果这四大种的物质条件不和,我们就会有毛病了。
四大就是五蕴中的色蕴。人是四大种条件、元素和合而成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都有四大种。例如我们住的房子,当中的钢筋、水泥,不就是地大吗?水泥要加水,才有黏性,不是水大吗?钢铁要经过火炼,才会坚固,不是火大吗?房子要通风,才不易损壊,不就是风大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mangoxo.com/blog/45vXg2x8 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地址链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