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职场新人指南(无痛工作版)
小北 2022.10.21 15:02 浏览(“金九银十”已成过去时,坊间流传的最新版本是“铜七铁八,九十回家”。这届大学生的秋招,不是始于秋天,而是始于春天。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上岸经验帖更是疯狂,一位过来人如是讲道:要想进大厂,起码从大二就要开始准备实习,否则别管学的什么专业,到就业时都是天坑专业。
为何这么“卷”?《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为应届生最青睐的行业之一,每四个应届生中就有一位期望进入互联网行业。无论外界态度如何,大厂仍然是应届生就业选择的第一梯队。
一端是尚未进入大厂的新鲜人卷生卷死,而另一端则是工作几年的“老白兔”陷入了职场倦怠之中:时常觉得工作没意义,偶尔想要一辞解千愁,而大部分时间都在质问自己“你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
在职业态度上出现如此之大的分野,与其说是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太天真,不如说这一届毕业生,从根本上对待工作的观念就发生了改变。
厦门地铁的投稿树洞火得突如其来,其中有一条大概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大家都把开摆挂在嘴上,怎么只有我一个人真的在烂啊。”
看似戏谑的小丑语录,实际上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网络上的00后在“整顿职场”,而现实中的00后在努力工作。去年,中国青年报联合中青校媒的一项调研显示,七成00后表示自己只是嘴上躺平,其实在偷偷努力;超九成大学生表示:躺平只是过嘴瘾,不能当真。
正因如此,尽管每年都有人喊着逃离北上广,但毕业生的第一首选仍然是去往一线城市。因为当下年轻人早已参透,工作是人生中无法回避的一环,与其反复挣扎仰卧起坐,不如少走弯路,迎面直上。
于是在社交媒体上,逐渐流行起了一股“无痛工作”的风潮,也就是从学校到职场,没有阵痛期。在豆瓣“我真的好爱工作啊!”小组,就聚集着不少这样的年轻人:
“上班后我的生活真是太爽了”“好爱上班,我的工作太可爱了”“有职业满足感了!”
看着这些碎碎念感觉真的很快乐!/豆瓣“我真的好爱工作啊!”小组
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看似与当下舆论环境格格不入,但仔细翻看他们的帖子,就能发现他们才真正一语道破人们需要工作的本质:“获得感”。他们明确自我工作的目的,在工作中获得了意义和成长,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一部分自我。对于他们来说,工作不是目的,而是道路。
比起带薪摸鱼、带薪蹲坑、带薪看球赛这类非暴力不合作的职场态度,他们更青睐“带薪上大学”。正如李诞在节目中笑称“米未是我的大学”一样,学习、进化、再输出,这才是年轻人的理想职业路径。
路为所有人开放。/《未生》这便是“无痛工作”的要义,不要将工作看做痛苦的来源,而是万物皆可转变为经验值。
这也和复旦学者梁永安对于工作的看法不谋而合:“工作就是让你穿越的。因为工作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个任务,你的意志品质、分析能力会从中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慢慢积累出对人与事物的理解。苦的过程,培育了生命的成长”。
“苦的过程,培育了生命的成长。”/《未生》因此,大厂能成为年轻人心中就业选择TOP 1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可观的薪资,大厂同样吸引年轻人的还有其不可替代的成长性和学习性。大厂的工作模式和业务形态都是相对先进的,即便是初出茅庐的应届生也能够从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学习。
对于新手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比大厂更适合打怪升级了。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清华的演讲中也表示,当下社会最缺的是π型人才,即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将其融会贯通的人。校招进入大厂,也是成为π型人才的路径之一。
在大厂的工作中,能够获得的往往不只是互联网相关的经历,而是与各行各业相关的经验积累。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大厂工作是一次0成本试错的机会。大厂足够大,拥有足够大的空间、足够广的资源,以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体系。
在大厂的工作经历,更像是一次“创业模拟器”,只有从0到1跑通一个项目,才能明白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说的“想起来全是问题,做起来才有答案”是什么意思。大厂对于年轻人,永远有着致命吸引力。
在当下,“工作倦怠”似乎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1930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预言2030年的人们每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如今的现实完全与这则著名的预言背道而驰。
所以,人们是厌倦于递增的工作时长吗?似乎并不是。从多方反馈看来,我们不是厌倦忙碌,而是厌倦忙个不停却毫无收获。
《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提出,世界上70%的工作都是无意义工作,而对世界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唯有产生“被需要”的感觉,我们才能甘之如饴地为之付出努力。
“被需要”的感觉,在工作中很重要。/《重版出来》人们觉得工作无意义,往往是陷入了“分配性努力”的陷阱,人们在努力分配到一块更大的蛋糕,而不是在进行“创造性努力”,创造一个全新的蛋糕。
长此以往,失去创造的激情和努力的原动力,工作也必然陷入停滞。而如今年轻人追求的恰恰相反,比起“赛博拧螺丝”,他们更青睐能够切实改变我们所处环境的创造性工作。
2021年8月,赵鑫娉婷通过校招入职美团骑行事业部,工作一年后,她最切实的感受是看到自己的行动正在改变我们身处的世界。
美团共享单车。/图虫赵鑫娉婷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兼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故事。回收2000多条共享单车的轮胎,然后将其再生制造成环保操场,让珠峰脚下的乡村小学用上更科技、更环保的操场。
这个看起来有些异想天开的创意,在赵鑫娉婷和同事的努力下,落地实现。“从需求承接、操场落地、捐赠仪式等,项目涉及的整个流程都是我在跟进。”
物流不便、高原反应、落地困难,层出不穷的问题让赵鑫娉婷快速成长。“我们在当地待了一个多星期,平时学校会给学生发水果,孩子们不吃,然后把水果留给我们。能圆这些孩子的篮球梦,是最开心的事情了。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赵鑫娉婷说。
工作一定会痛苦吗?或许是吧,但我们一定有办法对抗它。
必须去做才行。/《未生》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人只有到生命归零的时候才会停止内耗,只要人还活着,就一定会有损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并在其中找到工作的意义和成长的机遇。
对工作产生倦怠的人,就如同《心灵奇旅》中无法拥有火花的22号灵魂。当22号找到了那个激发它的“火花”时,它也完整了自己的灵魂。 找出工作的意义和“火花”,就是年轻人用以对抗倦怠的武器。
像赵鑫娉婷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美团公开数据显示,在美团的95后管理者中,近五成是一毕业就进入美团“打怪升级”的校招生。
2018年,曾留馨通过校招加入美团到餐商户平台,起初由于所学专业与岗位不符,她在工作中时常遇阻。通过美团“Better U”成长计划,经过实践锻炼、导师辅导、全面培训,如今她已经是一位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美团人才培养理 念。 / 美团企业官网疫情防控期间,她为商户打造的“帮扶专区”与“安心项目”,成功帮助40万商户实现疫期获客,为市民和商户打开了双向通道,加入美团3年以来,曾留馨已经实现三次晋升。
近12年来,美团通过以“Better U”为代表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大量像赵鑫娉婷、曾留馨一样的π型人才。入职美团的校招生,都有一个新奇的体验:上班如上学。
“成长团”的绰号,并非浪得虚名。美团内部大量的“学习型组织”设置,的确让人恍惚自己又进入了学生时代。
譬如,入职美团的校招生,在3年之内,会从一年级逐步升入三年级。同时每一个校招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班级和导师,而班级内还有专门的班主任,班主任会组织讨论学习,甚至还有学习委员会催交作业。
这些都是机制上的设定,美团最像“学习型组织”的一点,是内部自上而下的浓厚学习氛围。美团在全国各大办公区设置了50多个员工图书馆,图书馆内不仅藏有纸质书、电子书,更有O'Reilly英文电子书库、ACM Library、知网、极客时间等多种电子资源。
美团员工图书馆。/@美团企业号很少有一个大厂的员工必读书目是哲学,而美团就是这个例外。
王兴曾在美团一次内部分享中谈到他对读书的认识。他认为,要在选书上多投入、多花时间,要读经典和基础的书。所谓经典,就是指东西方先哲的思辨结晶。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以及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辨论断。
美团有个广为人知的必读书单——“四大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金字塔原理》《学会提问》《用图表说话》。
四本看似基础的书,背后是重要的职场底层能力:职业素养、底层逻辑思考、高效信息表达以及批判性思维。
保持学习,一起成长。/《编舟记》“学习团”在一片肃杀的职场氛围中,倒是显得有些象牙塔般的含情脉脉。它意味着它是一家有着足够耐心等待新人成长的公司,意味着它将人才的学习、成长和公司的发展视作同样重要的任务。
和美团提出的“Grow Together, Better Together”一样,美团追求的是“一起成长,一起更好”。
今年8月,美团宣布正式启动2023届校园招聘,将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在美团的“零售+科技”的战略转型背景下,美团在零售上的优势地位,为优秀的毕业生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美团公司使命。/ 美团企业官网
正如哈佛大学校长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样:你将如何用你的天赋和教育背景把世界变成一个对他人而言更好的地方?你将如何确保他人也能拥有、享受你曾有过的这一切?我想知道你将如何尽你所能去改善整个人类社会。
选择一家有足够成长空间和技术优势的公司,或许就是答案之一。我们所有一切的努力不是为了换取成功,而是为了以我观世界,体验、造就一个更大更性感的世界。
本文链接 https://www.mangoxo.com/blog/Y5NMR0DR 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地址链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