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轮全书 阅读摘句 2021-3-25

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 2021.3.25 13:01 浏览(986) 评论 (0)

第七脉轮:思 

第306页 千瓣莲花

我们或许以为意识是看不见的,其实只需看看四周,例如城市的结构、屋子内的家具或书架上的书籍,就会看见意识不可思议的多样性呈现在形式中。如果想要知道意识长什么样子,看看我们的世界就知道了,这包括自然与人为的创造。意识本是模式的场域,由此浮现出具体形式的显化。

在顶轮,我们将更加远离物质世界,也脱离了时空的限制。就这个意义上,第七脉轮拥有最大的变通性,可以包含任何一个脉轮的最大范畴,由此就能解释它的解脱状态。在思想中,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石器时代跳到展望的未来,可以在一瞬间想象身处自家后院或是神游遥远银河。我们可以创造、破坏、学习和成长,全都源于内在之处,不需要外在动作或改变。

有人说顶轮是灵魂之所在,是无次元的永恒见证,生生世世与我们同在。也有人说那是湿婆的神圣火光进入我们的身体,带来智能的入口。顶轮是主导一切觉知的处理器,是通往超越世界与内在世界的门户,也是包容万有的无次元圆周。无论我们选择如何描述顶轮,都必须记住,它的范瞭远远大过语言所能传达,我们唯有去体验才知道。


第307页 意识

宇宙力量就是字宙意识。这是追寻者的发现。当他接触到自身的意识之流时,他可以切换到宇宙实相的任何一个层面。到达任何一点,觉知同时了悟那里的意识,甚至加以影响,因为不论在何处都是同样的意识之流,只是振动型态不同罢了。

—— 沙特普雷(Satprem)论「晓莲大师」

每个脉轮都是意识在不同现实层面的显化,「土」的层面意识最稠密,而第七脉轮正好相反,是尚未显化的纯粹意识。

 

第309页 意识的形态

我们寻求真理与精进的目标并不是心智能力,而是在背后运用心智的某种事物。

—— 晓莲大师


 觉知意谓着将注意力聚焦。你可能在我睡着时跟我说话,而我没有察觉,因为我的注意力聚焦在别处。开车时景色可能不断变换,而我浑然未觉,下次看到同样的景色或许会觉得陌生。要开启觉知,我们必须留心自己的注意力跑到哪去了,如此才能随着意志拓展或集中注意力。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有大量资讯包围着我们,为了运用它们,同时间我们只集中注意力在少量资讯上。比如要阅读本书,你就得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上面,避开其他事,例如交通状况、吵闹的小孩或邻近的交谈。

 

第310页

第二种型态的意识,我称之为「超越意识」(Transcendent Consciousness),它属于超越关系及万象的次元。它是没有具体目标的意识,既没有个别小我的觉知或指涉,也没有认知意识的波动;波动只会出现在逻辑与对比的思考模式中。超越意识优游于后设觉知(meta-awareness),同时能包容万事万物,不聚焦于任何特定目标。意识能够优游是因为放掉了平常的「意识目标」,于是变得没有重量,无比自由。

认知意识需要聚焦在有限与特定的目标上,以合乎逻辑的秩序来分类及组合,而超越意识要求的则是开启认知以外的觉知。要觉知到更高的秩序,意谓着远离细琐和特定的目标。吊诡的是,开启认知以外的觉知,反而扩大了我们注意力的范围。藉由放空我们的心,凡是被注意力保留下来的会更加显著,就好像看着一个人孤立在雪地里或者在拥挤的街道上更能彰显出一些东西。

 

第311页 资讯

信念系统是根据我们从经验中得来的各种意义组成的。如果一再失败,我们就会告诉自己,这表示自己很笨,最后我们会深信自己是愚蠢的。这些信念系统组成了母型,其他所有资讯都会集中注入母型里。如果我给你一点反馈,你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过滤这资讯,然后把它加入你的信念系统里,那么你或许会说:「喔,我永远没办法做对事情。」或是,「我永远没法子取悦你。」这样的信念来自你从中引导出的意义。有另外一套信念系统的其他人,则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意义。

这是心智的陷阱之一。如果拒绝了不符合目前内在模式的任何资讯,我们要如何吸收新资讯,同时拓展意识呢?但如果我们抛弃了内在母型,又如何区辨事实与虚构,或是组织时刻接收到的庞大资讯?

最好的答案就是静心,因为这样的修行让心智得以拣选资料,抛弃过时的信念系统及不必要的资讯,以根本的统一性重设个人的母型。静心好比重组你的硬碟,不需要摧毁你的系统,就可以有更多空间来操作和记录新资讯。静心让我们的顶轮更开放的去觉知,却不会淹没或迷失在无限之中。静心帮助我们保持在自己的核心,也就是自性,我们根本的母型上面。

 

第312页 下载资讯

超心理学的研究、前世回溯和其他的研究显示,某些心智的活动独立于大脑之外。在回溯前世的一些案例中,有些人能够记得经过客观验证的事实。他们精确的描述了没有见过的房子,或者会说外国语言,描述了后来见诸于日记、信件和书籍的纪录。既然人的身体/硬体已经完全翻新了,显然有些资讯是存在于大脑之外的。

这些资讯暗示有某种「资料场」独立存在于觉知者之外,就好像无线电波独立存在于收音机之外,或是无论有没有电脑,网际网路都存在。身体拥有神奇的神经系统和反应能力,是这些资讯的接收器,就好像电脑可以接收和下载网路上的资讯一样。

尽管这个资讯场在实体世界中或许是非物质的存在,它仍然是非常真实而且会造成结果的因素,就好像看不见的磁场令金属屑形成了特定形状,而这就是为什么较高的层面往往被称为「因果层」的理由。当我们「对准了频道」时,就可以接听到这个资讯场,进入因果的领域。

 

第316页 静心:莲花之钥

要发展第七脉轮,没有比静心更伟大的修行了。只有透过静心,才能了悟自性。静心能促进灵性正如饮食和休息能滋养身体一样。静心有数不清的技巧:你可以调节自己的呼吸,可以吟诵真言咒,可以观想颜色、形状或神祇,可以转移能量通过各个脉轮,可以带着觉知走路或行动,可以连接脑波仪器,或只是凝视前方。但所有技巧必须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可以提升、安抚及调和身心的能量振动,清除心惯有的混乱状态。

我们理所当然认为自己需要洗澡、打扫屋子和洗衣服,如果不这么做就会不舒服,更别提会成为别人批评的对象,而心和思想也需要清理,或许更甚于身体。心的工作时间更长,遭遇的层面也更广,同时还掌控了我们生命的操作系统!少有人会想用前一天的脏碗盘吃饭,但人们却不在乎用昨日混乱的心来处理新问题,也难怪我们会感觉疲惩、困惑和无知了!

静心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透过静心,或许可以变得较明提振外,或者身体协调得较好。不过,我们的心是其他一切无法切割的总指挥,到理当用最佳方式对待。
因为第七脉轮是「最内在」的层面,所以静心才会是通往内在世界之钥。透过静心,我们可以有系统的脱离外在世界,培养内在觉知的敏锐度。透过敏锐的觉知,我们才得以进入连结万事万物的「奇点」(singularity)。我们是个人所有经验形成的游涡,而游涡的中心就是体悟。

透过调和我们的身体、呼吸和思想,我们得以将脉轮的能量调和一致,觉知到创统合的本质。但这并非物质现实面的调和一致,而是内在原型能量的整合,也就是与我们在每个脉轮发现的潜在一体性融合。

 

第319页 静心:静心技巧

现在我们来谈谈要怎么做。我们发现有多少静心者,就有多少种静心技巧。我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去试试每一种静心技巧,再根据经验为自己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方法,然后坚持一段时间,因为静心练习要经过时间,才能显现出最大的收获。

重要的是,找到你不会受到干扰的安静舒适环境。确定你的衣着不会造成束缚,不会太热或太冷,让人分心的噪音也要降到最低。通常空腹静心是比较好的,不过饿到胃痛也会让人分心。

大部分的静心是舒服的坐着进行,脊柱挺直但是不要紧绷。你可以坐在椅子上,或是双腿交叉坐在地上;可以是双盘或单盘,或是简单的散盘。采取坐姿的原因是,不费力的维持姿势,身体才能放松,但是不能舒服得睡着了。再者,挺直的背脊能让所有脉轮对齐,能量这样沿着中脉上下传送会比较顺畅。

以单盘坐直上半身(半莲花坐)时,你可以做许多事:你可以随息,让自己融入呼吸的节奏;你也可以凝视曼陀罗、烛火或其他合适的视觉;你也可以只是观察自己的思想来来去去,不要追随、阻止或裁判。将自我和思绪区隔开来,将有助于达到超意识状态。

如同「超觉静坐」的技巧一样,你也可以在内心持咒,把心专注在由咒语引发的流贯全身的振动。我们已经知道持咒可以调和能量振动状态。你可以观察自己的情绪起伏,渐渐达到超然状态;观想各种颜色通过你的脉轮,或是把时间用来询问是谁在静坐。乃是一项普遍的禅修练,全神贯注于「公案」(Koan)的吊诡陈述。藉由公案缺乏逻辑的特质,可以让心脱离智性倾向。「单手击掌是什么声音?」就是一则典型的公案,另外一则是「你出生之前是何面目?」,公案的概念不是去找到答案,而是让问题打掉思考逻辑模式造成的屏障,开拓你的觉知。

各式各样的静心形式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要求将心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在平日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我们的心片刻不停的飞快游移在许多事情上,静心则是要让心专注于一个目标上面。每一种静心技巧,无论是透过声音、物体或公案,都是设计来让心聚精会神的,以便脱离平日已成积习的混乱状态。

我们很难去比较这些技巧的高下,给予任何价值判断,因为不同的静心方式带给人不同的影响。重点不在使用的技巧,而是你能够运用得多么烂熟。无论技巧如何,只要日积月累的重复和专注,自然就会精进。静心是种修练,如同其他任何修练,只要不断练习就会愈来愈容易。

 

第319页 静心:第七脉轮的练习

跟随你的念头

躺着或保持舒服的静坐姿势。运用对你最有效的技巧,让心变得安静平和。

逐渐让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飘过心上的念头。拾起一个念头,问自己这个念头从何而来,之前的念头是什么,然后一直追溯到念头的源起。或许是发生在多年前的事,或是目前压在你心头的事。然后再度跟随这个念头到它的源头,并且继续追溯每个念头的源起。终于,我们来到了无限的源头,没有实质性的源起。

回过头来,再拾起另一个飘过的念头。重复相同程序,追溯到更深更深的过去。看看你有多少念头衍生自类似的源头:你目前正在努力的人生议题、昔日的一位老师,或者你与无限连结的自我定位。

追溯一些念头的源起之后,开始观察你的念头一个一个过去,不要去追踪,只是让念头通过,不要否认,也不要保留。让它们返回自己的源头,直到几乎没有念头来去,而你也回到了源头为止。只要合适,就尽可能停留在那样的状态,然后慢慢回到平常的意识
 

本文链接 https://www.mangoxo.com/blog/ko823zD2 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地址链接,感谢!

人生如梦 关注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 45 动态
  • 2 相册
  • 1 粉丝
  • 10 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