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之间互免份子钱,可好?

桑榆 桑榆 2022.10.15 16:13 浏览(587) 评论 (0)

  你是否曾有为份子钱烦恼的时刻?

  也许有人觉得,一个成年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为份子钱发愁。在拥有悠久礼俗文化的中国,人情往来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结、巩固关系的体现,而份子钱就是承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

  但是,对收入水平有限的年轻人来说,份子钱不仅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还以其模糊性给人留下难题,给多少、怎么给充满了“学问”与“技巧”。来而不往非礼也,份子钱的本意并不在“馈赠”,平衡与反馈才是份子钱维系关系的真谛。但在人际关系面临重塑的当下,也有不少年轻人担心自己随出的“份子”会有去无回。比如,出席朋友、老同学的婚礼,不给份子钱不行吧?可是如果自己没有婚姻计划,这份子钱岂不是收不回来?

  “你还我我还你,来来往往无穷尽也,让大家钱包缩水的同时,也徒增不少疲惫和烦恼。”《浙江日报》在评论中用“红色炸弹”形容红包份子钱,文章点明了当前份子钱文化面临冲击的实质:“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本身工资收入就不算高,却还要留出不少份额还这种‘人情债’。”其实,份子钱之所以在当下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就在于年轻人变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对人情观念的新认识。

  最近,浙江杭州市小伙小陈在婚礼前,向未婚亲朋好友提供“礼金互免卡”,只要持有这张卡,就可以代替礼金前来参加婚礼。等到朋友结婚的时候,新人也可以持这样的“礼金互免卡”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在这样的过程中,“礼金互免卡”就像一种契约,“你不欠我,我也不欠你”,卡在情谊在,双方的情感联系不会因此疏远。

  刊发于《南方都市报》的一篇评论是这么分析的:“礼金互免卡”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互不亏欠,也具有心理上的补偿功能——对于举办婚礼的人来说,收到“礼金互免卡”意味着下次自己也可以使用;对于使用“礼金互免卡”的人们来说,自己今天的“免费吃席”是以将来朋友“免费吃席”为补偿的。

  照理说,在人情社会的语境中,不给礼金却出席对方的喜宴,虽然主家不见得当面嗔怪,但客人明显要承受一定心理压力。但在这次婚礼上,“互免礼金”之所以能受到主客双方的认可,在于主家也主动承担了部分违背所谓人情规则的压力——“话说好了,下次去你的宴席,我也不会带礼金”,这种朋友之间的坦率约定,无疑更经得起感情和时间的检验。

  因此,要看到“礼金互免卡”的功能是双向的,并非对某一方责任的卸除。《羊城晚报》的评论就明言“礼金互免卡”有“利人利己”的一面:它把大家从沉重的“份子钱”负担中解放了出来,同时也不妨碍新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以说,不少媒体评论为“礼金互免卡”叫好,为年轻人表达了“苦礼金久矣”的态度。不过,礼金文化毕竟有深刻的社会基础,不管是“身不由己”,还是习惯并认同,“取消份子钱”并不容易。澎湃新闻一位1995年生的作者直言:“随不随份子,没有标准答案。”文章用作者的亲身经历解释,在同辈的年轻人之间,互免份子钱已逐渐被接受,但不妨“尊重差异”,父母长辈之间如果要以份子钱增进人情往来,也不反对。

  “新规矩和老规矩可以并存。”社会风俗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份子钱还没有彻底变成历史的当下,持有相同理念的年轻人彼此约定、互免礼金,不失为一种文明且让人感到舒适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种新现象的出现,你们是如何考量的呢?

本文链接 https://www.mangoxo.com/blog/p5XYZjog 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地址链接,感谢!

桑榆 关注
  • 12 动态
  • 1 相册
  • 1 粉丝
  • 0 获赞